【凤翔作家】 李 强 || 我的红楼一梦
·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
文 | 李 强
中午临睡前,迷迷糊糊中听到了一种久违的声音:叹香菱。虽然,不是当年《红楼梦》电视剧热播时的原版音乐,今天也没有秋雨,但依然听得我热泪盈眶,心情和思绪异常复杂。室内静寂得如同30多年前初次听这些曲子时。最近连续写了两篇关于秋雨的专题文章,里面多是一些悲观而抑郁的气氛。其实,在几十年前秋雨绵绵的同一时期,也还有一段更凄惨而悲苦的精神岁月,只是多年刻意没写出来而已。今天,趁着此刻听这些旧曲的心情,补写下这篇特别的追忆文章。
已记不太清是哪一年开始知道有《红楼梦》这部经典的,哪个阶段的课文中开始有红楼梦文章的。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是在初一的时候,开始完整地阅读《红楼梦》小说的。那个年代,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正流行着,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买得起书的。电视剧版《红楼梦》是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我也记不太清了。我家拥有电视时间较早,虽然是别人淘汰下来的图像不清的小黑白电视机,但已经能看上黑白版的《红楼梦》了。再后来,我家换了彩色电视机后,就持续地看完了鲜活版的《红楼梦》。效果更是好得出奇,同时,悲伤的情绪更甚一些。
一本《红楼梦》,当时,好象是要20多元钱的。我偷偷地买了一本,如今都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那个年代,我特别地喜欢买书。四大名著,更不用说。吃饭的时候,我都捧着书放在腿上,边吃饭边看。有时,会将辣椒油溅在书上,挺心疼的。也不敢折页,在停下来时,就随便拿个东西做书签。还特意给书用废纸包了封皮,多年以后,整理书箱的时候,都依然是新的。我母亲因为不识字,所以,不知道我是在看小说。所以,我母亲在时,我就不隐藏和遮掩。只有,我父亲和我姐姐在时,我需要提心吊胆地遮掩一下。但那时,已经被《红楼梦》生动而丰富的故事情节给吸引住了,只要放学一回家就看,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里面诗词几乎都能流利地背下来。有一次,被姐姐看见告诉父亲了,我还抵赖说借同学的。被他们识破之后,索性也就承认了是自己买的。好在,他们也知这是经典名著,并没太过反对。
那个阶段的经典阅读,很大地丰盈了我以后的人生,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痛苦。好长一段时间,沉浸在小说中营造的那种奢华富贵逐步败落之后的凄惨意境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曾在年少的我心中泛起过层层涟漪。
说起来,也挺幸运的。记得初一有一次上学时,我们班主任老师突击检查,采取的是声东击西。没说是检查书包,所以,大家都没防备,结果,一下子查出好多课外书都被没收。幸免的是,我并没将《红楼梦》带到学校,有才机会持续地读完文字版《红楼梦》。我家墙上,也贴有一张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青春照,那简直是多少当年青春少年的梦中情人,在我也不例外。后来,看了电视剧后,更是喜欢得不得了。陈晓旭后来的遭遇大家都知道,真的实现了黛玉葬花的凤凰涅槃。
听到陈力演唱的红楼梦插曲,很凄惨动人。后来,也知道了她在录制这些歌曲时,正遭遇不幸。红楼梦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伤感凄惨的故事。尤其是由盛而衰的过程,繁华与落寞同在一人之身。在我还没有开阔视野和人生阅历时连续看了两三遍的,仿佛进入了一个虚构的人间天堂和地狱。上高中之后,因为学习忙了,转而看杂志的时间多一些,就将四大名著收起来了。后来,红楼梦有多个版本,我却再没买过和读过,倒是偶尔能看到一些关于所谓大家的红学研究成果以及关于红楼梦演员的各种人生悲喜故事。从小孩子到成年人,都有适合阅读的版本。也专门有红学研究,更有因为研究红学而出名的专家,我却很少对这些书评感兴趣。我更喜欢自己心中的《红楼梦》。那或许才是我与红楼梦之间真正的故事。1998年国庆节前的秋天,我第一次到了红楼梦金陵城:南京,却并没有见到“金陵十二钗”。前几年到了北京大观园,我才知道那是拍《红楼梦》电视剧的地方,仿佛身临其境一样。说明:我读小说比看电视要早一些,对《红楼梦》。
西安曾有个红楼,厦门也有个红楼。前后十几年,两个与《红楼梦》并无任何直接联系但只是名字接近的两座楼,都昙花一现般地盛极而败。红楼梦演员三十年后大聚首,不甚唏嘘,感慨万千。陈晓旭这个画中人,贴在我家墙上,每天回家吃饭看书前,都要先看一眼画中美人。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之后,更是感叹其冰清玉洁和蹙眉之美。
关于《红楼梦》小说,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一本“红楼梦”治好了我的左撇子,但也加重了我的近视眼。当年,看书时,桌子在炕沿左侧,所以,为了边吃饭边看书,所以,强迫自己改了左撇子的习惯。一个暑假,竟然纠正过来了,如今,我如果不刻意说我曾经是左撇子的话,是不会有人知道的。那时,大块头《红楼梦》印刷质量不行,字也特别地小,看着很费眼神。不过,里面没有一个错别字。
如今,当年感动、感伤和感慨着我的《红楼梦》大块头书还在我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柜子里锁着,我是不是要再重读一遍经典?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我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